肠造口术后护理(一)

23 10月 2019
Author :  

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俱乐部

 

(一)造口术后评估

 

 

    肠造口病人手术后早期,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引流管、伤口等情况外。还需要观察和评估造口的功能及周围皮肤的情况。

 

    1.造口的观察和评估

(1)造口的活力  肠造口的活力是根据造口的颜色来判断的。造口实际上是正常肠黏膜,所以正常造口的颜色就像嘴唇的颜色一样,呈牛肉红或粉红色,表面平滑且湿润。如果造口颜色苍白,可能病人的血色素低;造口暗红色或淡紫色可能是术后早期缺血的表现;若外观局部或完全变黑,表示肠管发生了缺血坏死。检查时从造口插入玻璃试箭,从玻璃试管外用手电照射,透过光线检查肠腔是否有坏死。水肿是术后正常现象,造口常变得肿胀、发亮或呈半透明状态。水肿的造口一般在术后6~8周内逐渐回缩至正常。

    (2)造口的高度  造口高度可记录为平坦、回缩、突出或脱垂等。手术时人多数造口是将肠管外翻将肠黏膜和腹壁皮下组织间断缝合在腹部表面,作用是预防肠黏膜种植在皮肤上,如果通过黏膜和腹壁真皮层缝合可能会出现黏膜种植情况。尽管造口的高度能够从平坦到突出,但理想的高度宜为l~2cm,这样在粘贴造口用品时能较好地将肠造口周围皮肤保护周密,防止排泄物对肠造口边缘皮肤的不良刺激;若肠造口高度过于平坦,贴上造口用品后,其开口处与造口底板齐平,常易使排泄物由肠造口旁渗透入皮肤,底板失去了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的作用,造成皮肤的损伤;相反,造口过长会造成上袋困难或使用两件式造口用品时底环摩擦肠管,致使造口糜烂,甚至坏死。另外,造口过长时,肠管悬吊在腹壁上随病人活动而摆动,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造口的形状及大小  造口的形状可记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造口的大小可用尺子或造口量度板测量造口的基底部而决定。圆形造口测量直径,椭圆形的将测量最宽和最窄点,不规则可用图形来表示。造口底板的裁剪应根据造口情况而定。

    (4)造口的位置  记录造口的位置可用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伤口正中或脐部等术语来描述。

(5)造口的类型  手术的方式不同,造口的类别随之变化,所以术后应根据手术记录确认造口的类型(如结肠造口、回肠造口、泌尿造口等)。

    (6)造口的模式  造口的模式是根据造口的形成结构来描述,例如单腔造口(end stoma)、袢式造口(loop stoma)、双口式造口(double-barrel stoma)、分离造口(divided stoma)。单腔造口是把肠道切断,近端拉出腹腔,在腹壁上缝合形成一个末端功能性单造口,其远端肠道可能切除(Miles术)或闭合留在腹腔(Hartmann术);袢式造口(双腔造口)是腹部做一切口,整段肠袢被拉出腹腔,用支架管作支撑预防肠管回缩,并沿肠管行横切,使近端形成一个具有排泄功能的开口,远端则没有排泄功能,造口外观仍为一个肠造口。远端开口由于能分泌黏液也叫黏液瘘管,可能有黏液从患者肛门排出;同时由于肠道并没有完全切断,肛门直肠并没有切除,因此会有部分液状粪便会由近端开口处渗入远端开口处,慢慢蠕动至肛门口,使病者会感到肛门口有瘙痒、灼热感,肛门偶有粪便排出。双口式造口是肠道完全切断后,肠道的近端末端及远端起始端均被拉出,“肩并肩”的被固定于皮肤表面。这两个造口一同置入一个造口袋中。分离造口是两个造口完全分开,近端造口是功能性造口,会排出粪便,故须选择适当的造口用具收集排泄物。远端造口仅分泌黏液,只须覆盖纱布吸收黏液即可;由于肛门直肠并未切除,故患者仍会有便意感,偶而会有肠黏液由肛门排出。

    另外,泌尿造口可能会放置输尿管支架,因此,它们的停留或开放情况也应描述。

 

    2.皮肤黏膜缝线的评估

    检查造口周围黏膜皮肤连接的缝线和评估是否有皮肤黏膜分离、感染或皮肤对缝线材料敏感。正常造口黏膜在表皮下层,没有张力。

 

    3.造口周围皮肤的评估

    正常的造口,周围皮肤是健康和完整的,与相邻的皮肤表面没有区别。若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则表现有红斑、损伤、皮疹或水疱。

 

    4.造口功能恢复的评估

    (1)泌尿造口  泌尿造口术后即会有尿液流出,在最初2~3d,尿液呈淡红色,之后会恢复正常黄色。造口同时会伴有黏液排出,这是由于肠道黏膜的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所致。

    (2)空肠造口  空肠造口通常在手术后48h会开始排泄,最初流出物呈透明或深绿色水样状,24h出量约2400ml,需注意观察病人的水电解质情况。因手术会造成病人对水、电解质和营养成分的吸收不同程度下降,吸收量的改变将根据近端肠道的长度和功能而定。

    (3)回肠造口  回肠造口一般在术后48~72h内开始排泄。最初流出物黏稠、绿色有光泽。但这种情况不能证实肠蠕动的恢复,因为最初排出的可能是远端小肠储存的排泄液体。一旦肠蠕动恢复,造口可能进入高出量阶段。这时期每天出量超过lOOOml并保持每天在1500~1800ml之间。所以要特别注意监测病人的水电解质情况。

    之后,随着近端小肠对液体吸收增加和肠“适应”,造口的出量逐渐减少并且大便呈轻到中度褐色、牙膏样。排出量从当初的每24小时500~1500ml降到500~800ml之间。

    (4)结肠造口  结肠造口起初的排出量依结肠造口所在的位置而定,结肠的吸收率在10%左右。远端结肠的造口比近端结肠的造口的排出量黏稠且量少。

    ①横结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常常在手术后3~ 4d开始排泄。进食后排出物从糊状到柔软。横结肠造口位于上腹部,一般是袢式造口多见。支架管通常停留5~ 7d。

    ②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造口: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恢复肠蠕动的时间较慢,一般术后5d后才恢复功能。如果术后5d仍然没有排气和排便,要评估影响的因素,如使用麻醉剂。刺激肠蠕动的方法可用20号导尿管轻轻插入造口,并注入石蜡油或开塞露lO~20ml。

    一旦正常功能恢复,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造口通常排出柔软成形大便。大便性质与手术前相同。

    肠造口排便量和黏稠度受肠道的切除长度、近端肠道的情况、药物的使用和饮食因素等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道吸收逐渐增加,排出量减少,大便性质变得更黏稠。

2225 Views
伤口世界

电子邮件地址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