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皮肤表面的pH在3.5~6.5的范围,偶尔也有个别皮肤属中性范围的pH7.0左右,但绝大多数皮肤的pH在5.0左右,呈现弱酸性特征。皮肤因不同的人、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当然会有所不同,但pH不会在较大范围发生变化。
皮肤表面的pH在5.0左右,但在深部却呈弱碱性(图1)。即在淋巴液较多的基底层以下呈pH7.4左右的弱碱性。在皮肤表面的汗和皮脂、角质层的角蛋白等分解物质的影响下,皮肤表面保持着生理性的酸度,这一酸度的pH在5.0左右,呈现出所谓的“酸外套”(acid mantle),也叫做skin surface film(皮肤表面保护膜)。这种酸性膜可防御细菌等对生物体的侵害,也可抑制各种有害细菌的增殖,防止皮肤成为病原,此外,还可自然防御表皮偏向碱性而引起过敏或者发生湿疹和斑疹。这种酸度pH5.O的状态叫做皮肤生理性中性点(图2),对碱具有中和能力,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酸度越高,色素的产生越少,同时因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为保持白色的健康皮肤表面,应该经常使用能保护皮肤的呈弱酸性的皮肤保护剂。所以说,市场上不销售化学中性的皮肤保护剂的理由也正在于此。由于肥皂等的pH在10.0左右,呈碱性,因此皮肤较弱的患者最好使用弱酸性的肥皂。造口周围皮肤使用肥皂时,要用温水清洗。其理由应当能够理解(图3)。
从皮肤保护的角度考虑,皮肤表面的pH的安全领域如图4所示,pH应当在前后1.5,即在3.5~ 6.5的范围内。此外,皮肤的pH变化可反映出皮肤在形态方面和功能方面的状态。皮肤pH的异常可成为某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因素,并可再次导致皮肤pH的变化。脂溢性皮炎、反复性脓痂疹、脂溢性毛疮等会使皮肤呈碱性变化,因此,缓冲能力变弱,局部抵抗力也减弱。Anderson等人所做的皮肤病变和皮肤pH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皮内细胞外液呈中性或碱性,炎症等破坏表皮层,并使浆液漏出到表面的话,其结果当然是使皮肤损伤面的pH上升。因此,如果患急性湿疹或渗出性病变的话,皮肤容易呈现碱性。然而,通过采用将pH调整为5.0的皮肤保护剂,表皮的“酸外套”能够保持并健在的话,皮肤pH则不会有太大变化。皮肤保护剂从pH方面体现了其保护皮肤正常生理条件的功能。因为造口周围发生皮炎等时,与清洗剂、黏合剂、安装用具等接触的皮肤面中和碱的能力降低,所以,在使用pH较高的安装用具、黏合剂时,需特别注意。例如,碱引起的皮炎,接触到溶剂和肥皂时,该部位皮肤的pH会异常地升高,角质层的角蛋白进入水化状态,几乎丧失了缓冲能力。这一病态与尿路系统造口周围皮炎所常见的病态皮肤失调基本相同。
此外,由于新生儿和老人的皮肤表面pH也略呈碱性,因此中和能力较差。尤其是新生儿的会阴部皮肤的pH最倾向碱性,穿戴尿布时pH会更高。因此,要时刻注意新生儿皮肤比成人皮肤弱这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