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创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医术,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很早很早之前都有自己的清创术。按照一般的定义:清创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可以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的手术方法。但是对于糖尿病足的清创术和这个定义有些不同,我们贸然的下个不成熟的定义:糖尿病足清创术是用外科及非外科的方法,打开糖尿病人足部的脓腔,建立稳定而充分的引流方式,清除已经开放的创面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不缝合伤口,用具有抗细菌及具有引流功能的敷料填塞创面,尽量减少创面的细菌负荷,达到促进愈合的目标,尽可能的保留足部的结构,恢复足部功能的手术方法。
因此,从上述的定义看出,糖尿病足的清创术应该包括三个部分:(1)切开脓腔;(2)清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3)填塞敷料。
如果说糖尿病足清创术是清除细菌的“扫帚”,那么“切开脓腔”就是“踹门”技术,没有这种技术,“扫帚”真的到不了。
“切开脓腔”既简单也不是很简单,其中的争论及思量的维度还是非常多。
首先,“切开脓腔”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引流”,还是为了“清创”,这个分歧造成的结果是到底是“大”切口还是“小”切口。如果为了彻底清创,一定要暴露充分,因此不但要尽可能彻底切开,而且对于“判断”是“坏死”的组织也要尽可能切掉,优点是可能对于降低局部细菌负荷十分有效,但缺点是创面太大,愈合困难,而且大创面导致渗出太多,会直接影响患者全身的情况,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同时容易破坏足部的管网(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管),使本来供血就不充分的糖尿病人的足部产生新的缺血性坏死。如果只是为了“引流”充分,只要能够方便将引流的纱布能够充分填塞,因此,一般3-4cm左右就可以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创面小,愈合快,渗出较少,尽量少破坏足部的管网系统;但这种切开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暴露不充分,可能之后的彻底清创比较困难,而有可能导致细菌残留而导致感染扩散或复发。
其二:足部的切开方向一般最好是用平行足部“纵轴”方向的“纵切口”,这是经典的“理论”,由于足部血管的走向都是“纵向”,但是如果窦道是“横”向或者“斜”向的如何办呢?
我们的方法是在窦道的开口处及末梢处与横窦道方向垂直方向或者斜窦道方向有角度的切开,大约3-4CM,而一般不要沿着窦道完全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