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献转载于西北药学杂志2020年1月 第35卷第1期《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主要用于阅读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若侵权,请告知删除。
何晨1,刘晶晶1,陈楠1,段路娟1,王斓星1,王丽丽2+(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
总结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抗衰老药物研究领域的发现,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对抗衰老药物进行分类归纳。结果抗衰老药物大致可分为中药类(如当归、人参和蜂王浆等)、小分子类(如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和雷帕霉素)和多肽类(如大米多肽、大豆多肽和人工合成多肽),通过构建不同的生物模型(如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p53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等)可证实其抗衰老作用。结论尽管抗衰老药物的作用效果得到了证实,但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关键词:抗衰老药物;中药类;小分子类;多肽类
DOI:10.3969/i.issn.1004—2407.2020.01.035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20)01一0154一04
本文献转载于西北药学杂志2020年1月 第35卷第1期《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主要用于阅读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若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