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治疗 1 个月以上仍未愈 合, 也无明显愈合倾向的创面, 常见于糖尿病足、 压疮、 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患者, 临床治疗较为棘 手。 负压封闭引流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创面治疗技 术, 其可明显改善创面微循环, 加快肉芽组织生 长, 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促进创面修复[1 - 2] 。 部 分研究学者发现, 氧分压是抗感染、 胶原合成、 血 管生发及上皮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低氧可影响创 面的再生修复[3] 。 基于此, 本研究笔者在负压封闭 引流的基础上给予慢性难愈合创面持续微氧灌注,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东莞市大朗医 院收治的 50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每组 25 例。 联合组患者中男性 15 例、 女性 10 例, 年龄 34 ~81 岁 [ (49.66 ±15. 66) 岁], 创面直径 2. 0 ~ 9. 0 cm [ (3.22 ± 1. 23) cm];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14 例、 女性 11 例, 年龄 35 ~ 79 岁 [ (51. 35 ± 16.75) 岁], 创面直径 2.0 ~ 11.0 cm [ (3. 41 ± 1. 42) cm]。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对比采用卡方 检验, χ 2 = 0. 082, P = 0.774, P > 0. 05,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年龄及创面直径对比采用 独立样本 t 检验, t = 0. 368、 0.506, P = 0. 714、 0.615, P 均 > 0. 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 比性。 本研究经东莞市大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标准; 对本研究知情, 自愿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 入选前 3 个月内有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史; 依从性较 差, 无法配合完成全程治疗; 中途改用其他疗法 治疗。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常规消毒、 清创后, 依次放置生理盐 水纱布包裹的硬质硅胶管 (胶管两侧剪孔)、 海绵敷料 (超出创面边缘 2. 0 cm)、 生物半透薄膜封闭 创面, 连接负压治疗仪行持续负压吸引 (压力控制 在 - 125 ~ - 90 mmHg, 1 mmHg = 0. 133 kPa), 根 据海绵敷料颜色及引流情况, 每 4 ~ 5 d 更换 1 次 敷料, 连续治疗 5 周或创面愈合后拆除负压引流 装置。
联合组: 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局 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 常规消毒、 清创后, 依次放 置生理盐水纱布包裹的硬质硅胶管及供氧硅胶管 (胶 管 两 侧 剪 孔)、 海 绵 敷 料 ( 超 出 创 面 边 缘 2.0 cm)、 生物半透薄膜封闭创面, 连接负压治疗 仪及微氧治疗仪行持续负压吸引 (同对照组) 及 微氧灌注 (氧流量设置为 3 mL / h), 根据海绵敷料 颜色及引流情况, 每 4 ~ 5 d 更换 1 次敷料, 连续 治疗 5 周或创面愈合后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及微氧治 疗仪。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及患者满意度。 于治疗 2 周后, 评估两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 创面缩小 50% 以上, 分泌物明显减少为 显效; 创面缩小 25% ~ 50% , 分泌物减少为有效; 创面缩小 25% 以下或扩大为无效; 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 100% [4] 。 采用 东莞市大朗医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 度, 8 ~ 10 分为非常满意, 6 ~ 7 分为满意, ≤5 分 为不满意, 满意度 = ( 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 数) / 总例数 × 100% 。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1. 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学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 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示, 采用独立 样本 t 检验; 均以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 2 周后, 联合组患者中显效 18 例、 有效 6 例、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为 96. 0% , 明显优于对照 组患者的显效 12 例、 有效 7 例、 无效 6 例, 总有 效率 76. 0% (Z = - 3. 140, P = 0. 0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患者换药次数为 (6. 4 ± 1. 6) 次, 明显 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 (8. 5 ± 2.3) 次 ( t = 3. 748, P = 0. 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住院时 间为 (26. 7 ± 2. 3)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 时间 (35. 3 ± 3.3) d (t = 10. 690, P < 0. 001),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联合组患者中非常 满意 22 例、 满意 2 例、 不满意 1 例, 满意度为 96.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 13 例、 满意 6 例、 不满意 6 例, 满意度 76. 0% (Z = - 4. 902, P < 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典型病例治疗过程典型图片见图 1 - 3。
4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 创面局部低氧环境可限制创面 愈合, 导致创面迁延不愈而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 如压疮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的缺血缺氧、 糖尿病足患 者末梢循环较差导致的血氧供应不足都可致使创面 迁延难愈[5 - 8] 。 本研究中, 联合组患者在负压封闭 引流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 临 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对照 组。 可见,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 疗有助于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 提升整体治疗 效果[9 - 11] 。
临床研究证实, 局部给氧可促进成纤维细胞 的分裂、 增殖及转移, 胶原蛋白的产生及抗拉强 度的增强, 血管的新生以及巨噬细胞的生成及趋 化等[12] 。 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创 面封闭为负压, 可使创面内部形成低氧或相对缺 氧环境, 导致创面生长因子水平降低, 不利于创 面愈合, 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感染的机会。 本研 究中, 联合组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联合 应用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 负压治疗仪营造的 局部负压环境可有效将炎性渗出顺利引流[13] , 与 此同时, 微氧治疗仪将高浓度微氧持续输送至创面, 在创面局部形成了高压氧舱, 可改善负压状 态之下的创面氧环境, 纠正创面中心低氧状态, 负压的联合还可使氧弥散能力增强, 克服由于组 织水肿导致的毛细血管与周围细胞间距增加的不 利因素, 逆转细胞水肿, 防止缺氧组织向变性、 坏死方向发展, 恢复组织的有氧代谢功能, 促进 创面愈合[14 - 15] 。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 注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可提高创面局部氧分压, 弥补单纯负压封闭引流造成局部低氧的弊端, 加快 创面愈合, 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疗效显著, 且患者 满意度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温皇鼎, 李志清, 张美光, 等.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 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创面的影响 [ J]. 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2): 86 - 92.
[2] 何忠亮.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对Ⅱ ~ Ⅲ度烧伤整形患 者的治疗效果 [J]. 吉林医学, 2020, 41 (1): 192 - 194.
[3] 蒋琪霞, 王建东, 彭青, 等. 压疮愈合计分量表的汉化及其信 效度研究 [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 28 (7): 750 - 754.
[4] 李政.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 J]. 中国 烧伤创疡杂志, 2018, 30 (1): 35 - 38.
[5] 陈增红, 娄寅, 曹东升, 等. 外科清创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 [J]. 安徽医学, 2019, 40 (8): 876 - 878.
[6] 翟明翠, 刘锐, 井维斌, 等. 超声清创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观 察 [J/ C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19, 14 (4): 275 - 279.
[7] 何素娇, 袁艳梅, 孙家驹, 等. 持续氧疗结合封闭式负压伤口 治疗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 (20): 41 - 43.
[8] 杨思思, 姜述国, 土登次成, 等. 西藏高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 含氧液冲洗治疗下肢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 J].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35 (1): 69 - 71.
[9] 陈志永, 姚辉, 刘学辉, 等. 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 治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 40 (12): 1212 - 1214.
[10] 杨卫玺, 程宏宇, 於国军, 等. 多种肌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 闭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 [J/ C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 子版), 2019, 14 (6): 435 - 438.
[11] 秦芹, 姚广东. 局部皮瓣加植皮术结合创面负压治疗颈部中 重度瘢痕挛缩畸形 15 例 [ J]. 安徽医药, 2019, 23 (5 ): 959 - 960, 1064.
[12] 徐娟, 蒋琪霞, 刘颖, 等. 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在骨科慢 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 (6): 650 - 654.
[13] 黄静, 牛占国, 叶东成, 等. 封闭负压双腔引流技术在骶尾 部难治性压疮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 [ J]. 中国实用医 药, 2015, 10 (21): 97 - 98.
[14] 孙阳, 沈国良, 赵小瑜, 等. 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 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 J/ CD]. 中 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19, 14 (6): 443 - 448.
[15] 郭正祥, 章伏生, 王史辉, 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前列地 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 J]. 中国现 代医生, 2019, 57 (20): 100 - 103.
本文献由伤口世界摘录自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 年第 33 卷第 1 期。
免责声明:本文献包括图片转载于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 年第 33 卷第 1 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主要用于阅读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