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应该既包括点血糖(即时血糖),又包括线血糖(血糖波动)和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涵盖3个方面:有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血糖波动是否尽可能减少。
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及格;
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血糖波动少=完美。
建议2.关于控糖目标值
国内外各大权威指南都明确给出了血糖控制目标值的建议,但这些目标值都太绝对。笔者更愿意推荐的抗糖目标是: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血糖尽量达到或接近正常(即餐前不低,餐后不高。餐后不高不能以餐前低血糖为代价)。
建议3.关于血糖控制优劣的评估
不仅要看血糖是否达标,还要看有没有低血糖。所以,在制订了降糖策略以后,就要评估这种治疗策略低血糖风险的高低与应对措施。
建议4.关于低血糖
应该既包括血糖值不低的低血糖反应,又包括没有症状的低血糖数值。前者会降低生活质量,主要与降糖速度等有关;后者常常会导致严重低血糖,更需要重视。
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治疗策略。患者一般病程较短,糖化血红蛋白常位于7.0%~9.0%。在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常常需要加用一种或两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由于肥胖在糖尿病人群中多见,对体重改善有帮助(至少无明显增加体重趋势)、低血糖风险又少的药物常常被率先推荐。这些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低血糖风险尤其是严重低血糖极其少见,所以,血糖控制就应该更严格(达到正常)一些,糖化血红蛋白介于6.0%~6.5%。使用低血糖低风险的药物,也可以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剂量,而不必像胰岛素那样,常常因为低血糖而畏手畏脚。目的是追求更好的血糖达标,比如,二甲双胍的最佳效果剂量是2000毫克/天。
作者:陈刚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